父亲1948年参军,当年17岁。父亲说,部队里娃娃兵不少,他当年的年龄不算小。
抗美援朝爆发,父亲二次入朝作战。父亲所属侦察连,全连百多人,回国只有18人。1956年父亲转业分配到资兴矿务局。曾在湖南煤校(原址三都后迁到湘潭)搞后勤工作。父亲对煤炭厅的老领导大都耳熟能详。事实上,到今天,湖南煤校(现归属湘潭大学)对于湖南省煤业集团而言,它仍相当于湖南煤炭系统的黄埔军校。
父亲一生平凡。在矿区没有干出什么大事,到顶就得过诸如“优秀生产工作者”之类的荣誉和光环。直到父亲过世,我从单位拿回了他的档案。才知道他这位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,享受供给制的工人,享受正科级待遇。父亲从没向我们说起这事。倒是父亲持有一张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,内容赫然写着: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十二军三十五师一O团侦察连战士张敬云。司令员贺龙,政治委员邓小平。让父亲享受医疗费用百分百报销待遇,熟人尽知。在我的记忆时里,父亲身体不好,身上有许多打仗留下的伤,満背都是弹片伤痕,经常上医院。
父亲一生从不抱怨。父亲的前妻在68年矿区涨洪水中遇难。40岁生的我,一家八口,全依靠他一个人工资养家。 父亲疼爱子女,宁愿要母亲放弃到食堂上班的机会,一辈子做家属,在家照料我们长大。父亲对我们6姊妹一视同仁,不分继崽亲儿,这在矿区颇有口碑。在记忆中,父亲一天都在劳作,下班回家就去菜园,累得经常胃出血。父亲吃得苦,更霸得蛮。父亲是湖南湘乡人,湘乡是近代曾国藩和现代陈赓大将的故乡。“无湘不成军”有它一定道理。在那个全国都困难的年代,矿区日子更难。一家人的目标就是不饿肚子。父亲带领全家在山上开垦了33块菜园。 种南瓜、茄子、豆角、辣椒、丝瓜,各类时令蔬菜吃不完,多余的就送到矿区食品站兑换其它生活用品。父亲清早经常到矿区医院给我们找零食。大热天,医院时常给职工煮甘草水送到班前室。父亲就去捡甘草渣回来。在儿时的记忆里,它如同糖果,嚼着甜,关键特别耐吃。在父亲的呵护下,我们每天吃饱,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幸福!
我也有记恨父亲的时候,时至今日。当年我外逃少林寺,结果只上了武当山。被家人找回后,父亲让我睡了一整天,然后用竹条抽得我满地打滚。我就不明白,人都回来了,何必下手这么狠,让我眉间与嘴角留下终生伤痕。准确说,破相了。好在日后没有影响我结婚生子。
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8年了。我感觉父亲没有走,他就有不远处的某个地方,一直看着我,看着他的子女,看着他的子孙。
愿在天堂的父亲安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