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进东江罗围已有三年,每天在5A景区里自由穿梭,惬意而美好。站在阳台上欣赏着青山绿水,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与自然共生,与社区共处,幸福感和成就感爆棚。
房子之于我们,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。从上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,房子的变迁可谓丰富。早期的土坯房,瓦房,70年代的筒子楼,80年代的单元房,90年代商品房,现在的超高楼……房子的演变史犹如一部长长的历史画卷,折射出湖南煤业不断创新发展的思路历程,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矿山的日新月异,感受到湘煤集团的高质量发展。
记忆中的家狭小又拥挤。那时矿山处于建设期,父亲作为从邵阳引进的钳工师傅,分到一户土砖泥地平房。我们一家七口在这30多平米的土房里一住就是十几年。进门大间是客房,当然也是爸妈的睡房。我与两个姐姐挤在中间过道房,过道房拉着一道布帘,帘的另一边是哥哥晚上歇息的地方。厨房在房子的最后面,灶台一角搭着吱吱呀呀的木床,奶奶每晚在床上絮絮叨叨入睡。房子只有两个窗,分别在客厅和厨房。窗户低小,幼时的我经常趴在窗前看奶奶摸索着煮饭缝补衣裳。中间过道房基本是黑黢黢的,白天也必须开灯照明,很不方便我们看书作业。父亲尝试着在屋顶安了两块有机玻璃,光是透了,但夏天的正午,阳光直射的房里热得像蒸笼,感觉四处都粘乎乎地难受。老屋长年累月的潮湿阴暗,镜子上永远是一片模糊,泥巴糊成的地面湿漉滑溜,一家老小从不敢快跑,都是小心地用脚尖勾着前行。雨天是最不好玩的时候,屋里一片漆黑,四处滴答漏水,妈妈手忙脚乱地用锅碗瓢盆接漏,爸爸一步三滑地爬上房顶覆膜……最喜欢的是夏天,村里家家户户敞开大门做饭纳凉。站在自家门前放眼一望,可以看到前后数十家堆放的家什物件,看到邻居们用破锅烂盆栽种的辣蒜姜葱,看到姐姐们在对镜戴花,看到哥哥们在作势弹琴。
随着矿山的发展,矿区面貌焕然一新,人们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。井下作业逐步机械化,工作环境越来越安全,越来越人性化。企业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纵深发展。街上,商铺林立,物质丰盛。矿区,卡拉OK,电影院如雨后春笋,文化生活有声有色。父亲作为当时矿务局仅有的几位老八级,享受到一套60平米外带四合院的红砖瓦房,空气流通,采光亮堂。我们姐妹仨高兴地抬着木桌搬着条凳鱼贯而入,叽叽喳喳沿着雪白的石灰墙嬉戏追逐,哥哥撒开手脚在水泥地板上飞快地翻着筋斗,妈妈摸着自来水管,指挥着厨房各件的摆放,爸爸搀着奶奶,伸手摁开电视开关……我们的房前屋后不再是土墩乱堆瓦罐乱甩,变得干净整齐规范有序。
步入新世纪的今天,企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湖南煤业扬鞭跃马,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从籍籍无名的省煤厅局到挺近全国煤炭企业50强。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,薪酬年年看涨,福利天好一天,矿区的房子也朝着越来越专业的方向发展,一幢幢漂亮美观的电梯房拔地而起,矿工栖息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。推开房门,小区景色优美,树木葱茏,健身器材、休息凉亭随处可见,走出小区,八车道的沥青马路标志明显,纤尘不染。我的家也旧貌换新颜,待客不再是四方桌塑料方凳,取而代之的是个性餐桌吧台椅。屋内动静区明显分开,楼上客厅电器设备一应俱全,卧室整洁明亮,楼下厨房功能齐全,车库宽敞便捷。我们——矿工的后代,挺起腰杆,神采飞扬!一股精气神的变化由内而外,仿佛触手可及。
“好日子过得红火,新房子住得舒心!原先住平房,看到的只是附近的人和事,现在住在电梯房高楼,我喜欢看风景。站在这里,可以看到江对岸,看得到很远呢。”感受着和畅的惠风,遥望着碧青的江水,年过八旬的妈妈心满意足,眉梢带笑。
稿源:资兴实业网
作者:周卓立
责编:周卓立